“詩意”村莊里“藏”著全域振興
白墻黛瓦、錯落有致的新建農居,每幾戶人家圍合成一個居住“單元”,公共空間保留了承載村民記憶的水杉、水塘,延續鄉風民俗;高標準建設“現代農場”,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“金字招牌”;淘汰小規模、低產能、污染型企業,整合潛力企業規?;l展;引進科技強農新業態,營造就業“朋友圈”,讓村民們的“錢袋子”鼓起來……
如此立體式規劃打造的村莊正是洛社鎮萬馬村“水韻原鄉”鄉村振興示范項目,經過一年多的全面提升,一幅幸福感滿滿的活力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。
記者從市城建發展集團獲悉,我市鄉村振興以特色項目為抓手,因地制宜規劃整合全市村落資源,在保留江南村莊文化脈絡的基礎上,進行多元化、復合式開發,提升基礎設施和宜居環境水平,盤活鄉村產業,引進綠色科技業態,打造現代農業特色IP。
庭院樓臺、綠水環繞、花園包圍,徜徉在萬馬村周巷,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統一打造、即將封頂的“美麗農居”,“別致的設計施工,既留存傳統農居的肌理,又拓展豐富的公共空間,還配套小花園、運動場等設施,居住體驗感將明顯好于以前的農房。”市城建發展集團鄉村投資振興公司負責人介紹,基礎設施改善是前提,下一步,還將為這片“詩意”棲居地注入可持續發展的動力。
生態治理擦亮鄉村振興的底色。“50多個魚塘退漁后建成一個大湖,污染較重的企業被關停。”萬馬村村委相關負責人說,現在萬馬村河湖水質保持在Ⅲ類及以上;通過選種、育種建設現代農場,大片的高標準農田成為生態觀光農業的一道靚麗風景。“以前水質差,承包的魚塘產量低、賺錢難,如今,環境變好了,辦起了垂釣中心,自己住上小洋房,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生態紅利。”萬馬村村民陸瑩華說。
發展高標準綠色農業,讓萬馬村的“美”更有內涵。村委負責人介紹,食品安全備受關注,農產品是源頭,打通綠色、無公害農產品從研發到量產的“全鏈條”很有必要,在全域土地規劃建設時將有生態優勢的企業引入園區,發展高品質、綠色化、深加工農產品,形成一條從育種研發、種植培育、農場研學到產品銷售的全領域產業鏈。目前,舊產業騰退,引進高科技、高品質和高附加值的新產業正緊鑼密鼓展開。
產業“一子落”,全域振興活。“眼下,農業科技研發、農產品檢測、農旅融合等新業態都是產業振興的重點領域,也帶動了研學游如火如荼發展,更多村民開始回到村里就業。”鄉村投資振興公司相關負責人說,將城市建設發展的經驗“復制”到農村,以項目化布局鄉村振興,市城建發展集團正嘗試將萬馬村打造成全產業鏈鄉村業態“樣板”,為無錫鄉村振興探路。下階段,新吳區“未來農場”、鵝湖鎮“新江南魚米之鄉”等項目將接續打開全域振興的“密碼”,更多鄉村生動發展的“詩與遠方”將不斷呈現。